鷹鳥生態防治!?



首先感謝白欽源(魯夫)幫我解惑,當我看到上下游發的養鷹趕鳥新聞,雖然覺得是件好事但心裡的直覺卻讓我不是很安心,曾是東華後山自然人社學術組組長(常看到他四處到山林裡探險、賞鳥,另外他對台灣猛禽有相當的認識)、後來又去屏科大就讀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的魯夫釐清了我的疑慮,我也希望讓更多人多去認識台灣的猛禽保育與相關法規的發展,所以整理了一下我們所討論的內容給我認識的大家,也希望魯夫能夠寫篇專文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猛禽。

養鷹趕鳥以生態防治的角度來看的確是個不錯的選項,但需要成立相關的組織與機構來制定細節、法規與執行(雖然這點可能是台灣最值得擔心的地方,不過不會是需要禁止的原因),目前還是有人進口動物來飼養但因為台灣猛禽是全面禁止的,有少數進口是合法的猛禽,但需要提出圈養個體的證明,還有檢疫資料,如果能有更多人成立相關的組織來討論、監督台灣野生動物馴養的問題就能減少像是飼養猛禽變成有錢人炫富的玩物、該如何避免野生動物因為有飼養的需求而被大量捕捉...等等,讓相關的野生動物的保育可以更貼近大眾、讓大眾了解習慣這些野生動物也生活在我們周邊而不是與我們生活在不同世界甚至動物園裡的生物,而我們所做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


(問/作者;答/魯夫)

問:如果萬一鷹鳥飛不回來會不會對其他保育類有所為害呢?例如像是直接補食或是棲地競爭之類的。

答:其實是會的,而且生態棲位會有競爭關係,大型猛禽會捕食小型猛禽,如果是原本就有可能出現在台灣的鳥就還好,但像栗翅鳶這種不可能在台灣出現的鳥就比較不妥當。


問:所以最好還是養本土種的鷹鳥最保險,那台灣會有相關的機構可以提供訓練或者是培育鷹鳥嗎?

答:保育團體擔心就是養鷹這件事 因為太有話題性 太滿足人類的好奇跟虛榮心  在台灣社會可能會變調,我記得前幾個月朋友有去參加一個鷹獵既猛禽保育協會,其實在國外馴鷹組織同時也支援猛禽行為學研究及保育,台灣的才剛成立而已,我個人覺得是好的只要別讓組織淪為炫富的玩物。
因為只有成立組織並且討論訂出法令的細節才能正面的面對問題。

其實台灣之前有試過類似的猛禽生物防治,嘗試的組織就是我們的國軍XD
不過後來效果不好,但國軍自己關起門弄,外界也不知道是甚麼問題。


問:因為小型鳥類會想方法去適應有猛禽狩獵的壓力嗎?

答:其實鳥類都有牠們的防禦方式,猛禽並不是想抓甚麼動物就抓的到的,像是鴿子,雖然是遊隼的主要獵物,但有經驗的鴿群,會在遊隼要俯衝快接近時爬升,遊隼就會減速,(鴿子如果在遊隼)減速的瞬間搭配轉彎就能甩掉遊隼,進行差不多速度的追逐戰,因為遊隼速度太快,如果鴿子爬升 他有可能會身體撞上,這樣連自己都有可能會死亡。


問:像猛禽也都會很怕受傷吧。

答:沒錯  尤其是可能會讓羽毛受傷的話。
其實外來的猛禽 比較大的影響除了疾病外應該就是跟本土的猛禽競爭關係,還有就是對留鳥的威脅,留鳥並非遷移性鳥類,終期一生到下一代都是在台灣,對於外來的猛禽的獵捕方式 可能沒有演化出應變的機制,不過還是要針對種類詳細評估,才能做一些推論,像大冠鷲如果被引進美國,牠主要獵捕蛇類跟爬蟲類,可能會搶了當地的紅尾鵟食物來源。


問:為什麼會禁止台灣的猛禽飼養?

答:怕一開放捕捉的情況就會失控,因為在野保法實施前(1987) 猛禽有很大的捕捉壓力,因為他們屬於食物鏈頂端的消費者族群量本來就少,而養鷹又是很誘人的東西,有人認真的捕捉的話,對族群數量影響很大,所以那時定野生動物保育名錄時,所有的(台灣)猛禽都是保育類。


問:所以如果是開放進口的猛禽以本來也會在台灣出現的會是最好的選項嗎?
如此即便飛不回來也是增加台灣猛禽數量也不會造成台灣猛禽被捕捉的壓力嗎?

答:我覺得候鳥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例如遊隼,遊隼在國外的馴鷹是技術很成熟的鷹種,對於他的性格等等研究也多,成功率應該會比較高,不過我不太確定訓練一隻遊隼需要多少時間成本。
台灣我有看過有人訓養鳳頭蒼鷹,鳳頭蒼鷹其實也是不錯的鷹種,不過猛禽的問題,其實跟台灣的野生動物貿易相掛勾,而這方面又跟我們的執法單位的效率還有人民的教育有關。
馴養猛禽,其實背後有很大的商機,我贊成成立組織就是因為這是一門專業,其實是需要很多的技術研究
跟推廣的,其實台灣的留鳥猛禽也是有可能開放,但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繁殖技術,合法人道的繁殖場,國外的猛禽可以合法進到台灣的是繁殖的個體,這方面在技術層面其實還要走一段路。





(文/涂誌賢)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