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7 回台灣跨年
雖然說過去6年來基本上都住在國外,不過還是平均一兩年就回去台灣一趟,每次回去台灣都會感覺很多地方慢慢地在改變,像是街口那家85度C對面又開了間多拿滋PK,家裡附近多了好幾個Ubike點...等等,好幾次回去不時就會驚覺原來自己已經沒在這地方生活好久了,不過更多的是那些看似不變的人事物、給人安全感、熟悉的喜歡和厭惡的事,是我此行看見想要紀錄的事物,也是我這篇想要談的,一個生活在他方的人的回眸。
這次回台灣的行李不少,還帶了隻活跳跳的嬰兒上飛機。
剛上飛機還笑得出來,17個小時之後真覺得快往生了。
第一次坐到我腳可以完全伸直的座位,不過也沒坐太久就是。第一次坐長途飛機一部電影都沒有看,有得睡一下就偷笑了。
從出外念大學到現在,回家給我的感覺一直都是放鬆的,而每次回家都像是走進時光屋一樣,自己的房間就保持在上次離開家時的模樣連氣味也停著,還能看到上次回來時看的是那些書,去哪些地方帶來的紀念品...等等,不過也每每會有些地方有所變化,像是換了新的開飲機、之前放泡麵的地方變了、家裡的室內拖換了新的種類,還有許許多多家人在此的生活痕跡,都讓我覺得時間還是緩慢地在變換這個我稱為家的地方,另外一方面,我帶/寄回來的東西也變化著我的家(物理學上稱之為耦合),像是我穿透了地理上的疆界片段地同時生活在此,總會覺得溫暖看到家人喜歡我帶回去的東西、泡著原本很少喝的紅茶...。
這次向晴第一次來到台灣,在好幾個家裡生活與不同的家人見面、相處甚至旅行,是一趟絕對稱不上放鬆的回家,但對於我們、我們的家人們都是意義非凡的第一次。
抵達的第二天,去三峽吃飯的同時家人就幫向晴買了好幾個玩具。(我小時候買玩具印象都要盧好久哩...)
在上次我離開台灣後4個月,我外公就去世了留下我外婆給舅舅們照顧,年長的外婆已經有些記憶不清的現象,不過外婆還記得怎樣逗小朋友,嘴裡用舌頭彈出達達的聲響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向晴雖然不太領情但看的出來外婆真的很開心,因為這是我外婆第一個曾孫。
這次回台灣跟丈母一同去了趟墾丁、海生館,大學的時候去過兩三次海生館,其中一次是和珮華騎車從花蓮去的,還有一次是大學認識海洋課程裡的活動夜宿海生館,不過這也是第一次冬天去墾丁,天氣其實很好很溫暖(因為已經適應歐洲冬天的氣溫了?),雖然有點風但不到不舒服的程度,向晴也在沙灘爬爬走(坐在嬰兒車半天非常不爽)。
正向力是大一唸普通物理時一同做習題討論功課的讀書會,之所以會稱正向力是因為當時教普物鄭嘉良老師說要找能夠彼此扶持的人(就和支撐物體的正向力一樣),就這樣一路到了大學畢業、研究所最後只剩我還在物理界裡打混,不過彼此扶持並不是只有學業上、工作上的幫忙,很多時候心理上的支持、打氣與聆聽才是最難得的,我也很幸運從大一開始就有這樣的一群人的陪伴,這幾年都在國外度過的時光,每一次回台灣就一定會再和大家聚聚,一同出遊吃飯聊天。(話說正向力讀書會成員除了iooi學姊之外都有住過向晴莊XDD)
回到台灣也要補打一下德國沒有的疫苗(卡介苗),向晴還滿勇敢的,打完針才哭個兩聲就好了,大概是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吧XDD
台灣還是一樣大樓公寓林立,在淡水河的對岸望去,滿滿的河岸第一排到第n排,那些大家都想要得事物,在台灣總會是特別擁擠。
這次回台灣很常跟家人一同出門遊玩,讓向晴跟他的阿公、阿嬤多相處,也讓向晴多看看台灣(台北?),這個跟他出生至今都非常不一樣的地方,不知為何我爸很喜歡讓向晴在草地上爬XD
向晴會很大牌的把腳放在推車的橫桿上,還看的出來心情不好...。
去河邊完還要去山上看看
此行回去另外一個重點就是回澎湖一趟,帶向晴給他的曾祖母看看。
松山機場跟我印象中的已經非常不同,國內線被放到比較小的第二航廈,還多了個可以看飛機的景觀台。
起飛之後先向東北飛再轉向朝西南,因此才有機會看到清楚的蘭陽平原與蘭陽溪
最終降落到馬公島上
阿嬤還去海邊抓了不少花蟹要炒給我們吃,要烹調之前先放在水盆裡養著,每隻都還活跳跳。
很有趣的對望。
這次回澎湖沒有去其他地方逛逛,主要就是回去探望阿嬤與在澎湖的親戚,2016年阿嬤身體不是很好,目前也還是不時要去高雄看醫生回診,所以想趁這次回去也讓向晴跟阿嬤認識一下,向晴還是有點怕生加上不喜歡一直待在同個地方,每每都要人抱著他走。
去了不少地方也拜訪了不少親戚,像是帶著向晴去做巡迴演出XD,這趟回家放假比上班還累,不過也因此能夠看到向晴跟家人們的互動,看到家人因為這個新成員的加入而開心,我開心因為家人們開心,12月-1月的台北、澎湖並不冷似乎還有些溫暖,離家有段時間卻漸漸知道心裡有部分始終錨定在這裡,看到熟悉的人、自己長大的家...這些看不見卻牢牢連結著自己的心,漂流再遠都知道有個地方可以回去。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