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donia 雪山國家公園 (Part 2)


8/31
Llanberis步道可以說是爬Snowdon最親近遊人的一條路線,來回全長9英哩爬高975公尺行程時間大約6個小時來回(最後我們只用了4.5個小時,但這是中途沒什麼休息的情況加上天氣狀況不差,如果下雨或起大風的情況可能會更久,同時也要以個人體能狀況為準),從Llanberis公車站下車後步行5分鐘就能進入登山口(就在一個社區主路的盡頭),中間會有路標指示該轉彎的地方同時還會經過登山小火車站,如果身體臨時不適還能坐小火車上去,此外小火車站也有提供免費的公廁可以使用(步道周圍都是開闊地形,植披也只有短草而且我們去的時候中間的小山屋廁所也是在維修中,所以能去廁所的時候要好好把握機會XD)。

題外話:Llanberis步道也是被用來舉辦登山競走的步道,紀錄上有人40分鐘內從登山口一路到頂峰(話說我們在爬的時候看到有人在跑步上山,應該也是為了練體能或是之後要來挑戰這登山健走的比賽吧。)


 坐8:50的公車前往Llanberis
 登山的小火車也有蒸汽火車可以選擇(只是比較貴)
 Llanberis火車站


剛過登山口還在柏油馬路上但是路面的坡度已經快速地幫我們熱身了,前行約500公尺左邊接入步道的入口(有指標),門口是個設計有點特殊的柵欄門,走在我們前面的一個獨行大陸女生嘗試要打開,兩三次沒開之後她喊鎖住了(剩下在場都是英國人和印度人,這時候講中文是對我們說嗎?),我上去看了一下鎖的設計(在英國公共步道上都很多這種柵欄,只是為了避免羊群跑出來而設的,所以應該會有個簡單打開的設計),果然把裡面的把手往內推一下就開了,結果突然被我打開似乎讓氣氛有點尷尬.....(趕快繼續往前走...)



 回首來時路


步道的前段其實還算輕鬆,坡度不陡且步道有一定程度整理過(但不到可以穿布鞋的程度,因為石頭路基有些不規則,還是要穿著前端有防護的高統登山靴比較保險),旁邊偶爾會經過一兩班登山小火車讓我們停下腳步拍照。

這次來爬Snowdon也想起一些舊事,記得高中的時候很迷台灣探險隊(可以說是台灣全紀錄的前身吧?),其中有兩三集撥探索台灣雪山的冰河遺跡,正好高一地理在教冰河地形我很興致勃勃的跑去和地理老師討論(我記得她姓黎,google了一下找不到,還看到幾個以前教過我社會科的老師,心裡有種複雜的感觸),黎老師跟我說台灣的冰河遺跡要在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才有機會看到,不過像是在英國這些遺跡都很明顯,像是她之前去爬英國的雪山只有1000多公尺但到處都是冰河遺跡(冰斗湖、圈谷、冰蹟石、冰河擦痕....等等),當時我還抱怨英國的山還真矮,在台灣應該只算是丘陵吧(她回答我,雖然是一千多公尺但也不好爬耶,而且這已經是英國的第二高山...之後她還跟我抱怨了英國傳統料理有多難吃,還有吃到維力炸醬麵時怎樣淚流滿面的情況)


 在1/3的地方有個鐵路地下道,之後還有另外一個鐵路地下道也大約在2/3的地方
 步道中段的小山屋,有賣一些熱食與飲料
揹小孩上山很辛苦吧...


十多年過去,好像還能感受到坐在高中教室的前排跟老師聊天的愉快,課本裡介紹的冰河地形(還有一些台灣探險隊的片段)還有老師說到她在英國爬雪山似乎都還牢牢的刻在我的記憶裡,到今天來爬Snowdon在緩慢步行上山時全又在我腦袋裡撥放了一遍,有趣的是十多年前聽過的英國雪山到最近我才真正意識到是要去爬的Snowdon...。仔細想想,那時的我心裡覺得真好,我也好想去看看的想法或許是我當時念好地理的動力,即便之後我選擇了物理系而不是地理系但還是非常喜歡相關的地理書籍,而且想要親眼去看這些地形地貌、知道這些地形地貌是怎樣產生的(話說我也很羨慕那些研究地球科學的科學家);這次來爬Snowdon也或許是高一地理課我心裡那好想去看看的實現吧。


 附近很多大小不一的冰斗湖

過了中間的小山屋,進入登山步道的2/3坡度前(大約是能看見第一個湖之前)開始變得非常陡,一路持續到不同登山路徑交會的稜線才趨緩,我們中間沒甚麼休息想說如果以原本的坡度整趟行程應該還算輕鬆,但再過了2/3點(另一個鐵軌地下道)之後就發現我們錯了,困難的現在才要開始,可能是平時的運動量還不夠小腿開始有快要爆炸的痠痛感,我必須要不時停下來一下讓小腿的痠痛感消退一點才能再往上爬(其實說不定用衝的會比較好?),讓我比較驚訝的是珮華居然超車了!之前在峰區還一直說我走太快的人居然超我車了,後來發現因為我每走50公尺左右就需要停下30秒左右,但珮華不需要停可以一直走;最後我個人歸結可能是我對於較短時間的運動適性較好,一但時間拉長又沒有休息很快運動能力就會嚴重下降,在經過一定休息後運動能力恢復卻是相當迅速(基本上我下山之後小腿、大腿都沒什麼肌肉不適,倒是珮華就痠痛了很多天)



 雲霧壟罩的稜線與山頂
另外一條山徑 Pig track (最終段Z字形來回不斷爬升看了實在很嚇人...)

進入登山路徑交會的稜線區,從海上吹來的風變得很強勁,空氣裡還有點海水的氣味,體感溫度一下就掉到5度附近(平地溫度大約有12度左右,主要是因為高濕度與風速帶來的冷卻現象),幸好我在家裡出發前就和珮華說背包裡"一定"要放額外的保暖衣物(最好是毛茸茸的尼龍外套當作外面防風層的夾心),不過運氣很好的是沒有下雨不然這次帶的還是少了防雨褲和雨衣-防水外套還是有極限的,我們趕緊換上了保暖衣物才能繼續往前走,稜線上從左右各合併了3條路徑,有條路徑還能看到不少人在努力從很陡的坡往上爬或是在邊上休息,而我們走的這條真是相對輕鬆的路徑(還真有點慚愧,還是有不少人帶著小孩慢慢爬了上山頂)

PS:最後這一段稜線在天氣不好尤其積雪的情況下還是有危險的,2009年2月就有4人從這裡摔下懸崖死亡。

 人很多的山頂


沒有雲的一瞬間,滿滿人的候車室窗外顯出非常美麗的地景

正好12點整我們抵達位於山頂旁的火車站,我們決定先去火車站裡面買點熱食和飲料補充點能量(雖然我們有帶乾糧,不過這時候有熱食和飲料應該沒人會想吃麵包配冷水吧),車站的候車室裡滿滿的都是人,很多是坐小火車上來的遊客也有不少像我們爬上來的人,把候車室擠的是熱烘烘(一進去眼鏡還起霧),我們點了不是很好吃的Panelle(鹹的補充一點鹽分)還有一杯紅茶與巧克力,另外還看了候車室裡的紀念品店,稍微休息一下之後我們就拜訪位於車站旁邊的山頂(這裡是一個圓的平台上面指示往各地的距離與方向),剛剛過去一陣的無雲的天氣轉眼間又消失了,濃濃的雲氣又壟罩著車站與山頂,而山頂上面站了滿滿的人在拍照,老實說我覺得整個行程下來這時候最危險,萬一被擠下去就不好玩了,不過我們還是上去拍照(但沒有剛剛在候車室看到的好景色可以拍)結束之後就趕快下來...

 滿滿上山的遊客


下山的路其實也辛苦,至少下山之後膝蓋是有些不舒服的,但心情卻是很輕鬆看著和剛剛不同方向的風景,旁邊不斷來往滿載的小火車想到如此便捷的登山方式是好還是反之呢?

方便的可以看見不容易看見的風景,帶來更多的旅客讓當地人可以更好的營生,讓更多人認識這地方的美麗,可能會有一點環境的破壞但屬於能夠控制的範圍內...那為甚麼我們會遲疑呢?是因為這樣就沒有爬山的樂趣了?但去的遊客也不認為自己是登山,就單純是要看見漂亮的風景,那問題在哪裡呢?

 傳統的蒸汽火車

 回到步道的入口

或許方便的上山方式其實沒什麼太大的問題(除了會造成多少環境破壞要列入考量),問題可能是在於我們的想法,方便節省了勞力、時間但與之交換的是經驗、成就感,所以也就是一種交換中間並(目前看來)沒有什麼不善的影響,對我來說往上爬的經驗是比登上山頂還要重要的(但上到山頂也是很重要的XD),我在一路往上前行是個與自己對話、認識山的過程,中間我所學過的知識、經歷過的體驗都在這過程中再次的消化,此外每次爬不同的山會有不同的感受且不同的步道又給人不一樣的感受,在今年湖區的時候有同學很訝異我認得只是剛剛坐船經過的山(後來從湖的對面過並不是很確定位置,所以我用湖對面的山來判斷我們步行到哪一段了,來對比郵差先生的藏寶圖),我知道每座山是不一樣的甚至不同角度來去也式不同的就和人是一樣的,用速成的方法來去認識山也不是很大的問題,也很有可能因為山頂的風景讓旅客更想去用更多不同的方式來去認識,所以或許只是我們的心態與想法吧,而山一直都在那裏靜靜的等著我們去認識....。

(待續)






留言

熱門文章